中国青年网雄安7月4日电(记者 李华锡 白珂嘉)七月初的雄安新区,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起步区东西轴线项目现场,塔吊长臂挥舞,车辆往来如织,建设者们以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推动这座“未来之城”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相约未来共赴雄安#

雄安新区东西轴项目建设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 摄
作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始终稳健而有力。7月3日,来自央媒新媒体及短视频平台的记者、编辑走进雄安新区东西轴项目现场,近距离感受雄安的建设脉动与最新成果。
据中国铁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雄安指挥部高级工程师索宁介绍,雄安新区东西轴线项目全长约24.8公里,涵盖雄忻高铁及市政配套两部分。这条贯穿新区的轴线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集功能聚合、景观塑造于一体的城市发展廊道,是雄安新区“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城市整体风貌的核心空间骨架。
雄忻高铁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雄安地下段土建工程与市政配套工程共同构成新区重要基础设施体系。项目建设内容丰富多元,涉及市政道路、桥梁、隧道、综合管廊、排水系统、河道水系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网络。项目于2023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与雄忻高铁同步建成通车。

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效果展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项目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施工建设模式,铁路从新区起步区地下穿城而过,上方布局两座高铁站,可与未来地铁站换乘,实现铁路与市政配套设施无缝衔接。未来,市政基础设施运营及交通管理将纳入雄安新区数字城市统筹管理。届时,雄安新区将以更高效、更生态的姿态融入国家交通网络。
索宁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项目定位高、路地融合深、规划接口多、协同组织难、生态环保严,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项目安全质量管控风险挑战高等。”

中国铁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雄安指挥部高级工程师索宁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 摄
为克服这些挑战,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1+N”联合党建工作模式,成立项目政企联合党委,以“雄忻向党”品牌建设凝聚发展合力,有效解决专业交叉多等难题。同时,聚合科研院所、参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构建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先后攻克超大深基坑围护结构安全风险大、全地下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高等技术难题,有力推动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建设过程中,我们创新实践数智赋能项目工厂化管理,以多行业模数一体化管理平台为支撑,将工程项目、标段、现场作为总部、分厂、车间等层级分明、有机联动的生产单元。”索宁表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手段,统筹工程建造全流程和生产配套全过程,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我们还应用挖装运卸一体机进行土方施工,通过隧道明挖移动工厂实现机械化施工,采用站房建造机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施工效率。
“我从2020年就来到这里工作,当时项目还是一片平地。”索宁说,项目开工以来,从规划到实践、变蓝图为实景,与雄安新区共同拔节生长,目前已初展风貌。
索宁坦言,作为雄安新区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参与这样伟大的工程项目,既是对个人成长很好的锻炼,更是一次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珍贵机遇。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雄安新区对内对外交通服务能力,成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目标实现的强力引擎,同时也将对雄安新区的交通出行、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及企业入驻等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