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 文/图
4月20日10时,步入西宁市城西区五峰书院文景书房,阅读区的读者或低头翻书,或奋笔疾书。市民王玉辉早早来到五峰书院文景书房,桌上放着复习资料和写满笔记的草稿纸。“这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大家都在为梦想努力,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我。”王玉辉说,2月以来,她几乎每天都泡在书房,从清晨到闭馆,一页页笔记见证了她的努力。
在五峰书院文景书房儿童区,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翻阅读绘本。家长刘女士说:“这里的图书种类丰富,环境安静舒适,孩子能静下心来阅读,我也非常享受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亲子时光。”
4月22日中午,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莫家书店,这里多了几分宁静。市民张华正捧着一本书阅读,他今年29岁,在一家公司干行政工作。“每天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我会去图书馆、书店读书。”张华说,遍布西宁的书房创造的阅读环境越来越好了,读书氛围浓,也培养了年轻人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今,遍布西宁的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24小时借阅图书馆,让借阅触手可及,图书馆构筑了西宁书香萦绕的阅读空间,更加快了全民阅读发展的步伐。
记者从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了解到,近年来,西宁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利用公园景区、商业街区、街道社区等城市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家城市书房。
去年省图书馆到馆读者达50万人次
4月22日8时40分,省图书馆门前已经有排队等候进馆的读者。9时,图书馆安检机的“嘀嘀”声响起,大家依次进入图书馆。记者进入馆内看到,开馆仅十几分钟,图书馆内自习区域已有不少读者。休闲区里,读者或倚窗而坐,或围桌而聚,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充实。
根据青海省图书馆统计数据,2024年,青海省图书馆到馆读者50.34万人次,总外借4.8万人次,总外借量16.38万册次(少儿图书9.53万册次),在馆阅读量75万册次。
青海省图书馆副馆长李玉彬介绍,近年来,省图书馆以“全民阅读”为引领,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技术赋能、社会协作,将阅读服务从传统的文献服务扩展到文旅融合、文化普及等多个领域,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公共阅读网络。
目前,省图书馆建立了152家流动图书点、13家少儿馆分馆、12家盲文流动图书点,将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无论是偏远乡村的农家书屋,还是城市社区的阅读空间,省图书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青海省建成农牧家书屋4169个
在城市书房里,读者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阅读服务;在农家书屋中,村民们可以获取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在职工书屋里,职工们可以提升自我。这些阅读场所的建成,让阅读更加便捷,让书香浸润千家万户。
近年来,青海省持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从城市到乡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化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百姓共享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青海省以“书香青海”品牌为引领,连续11年开展全民阅读宣传推广和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了“昆仑大讲堂”“河湟书院”“文化讲堂”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全社会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青海省以项目化方式大力推进图书馆、实体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场所建设,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阅读网络。目前,全省已建成农牧家书屋4169个、职工书屋1187个,打造了香格里拉新华书店、几何书店、五峰书院等一批城市阅读新地标。这些阅读空间不仅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
青海省深化全民阅读“八进”活动,通过图书配送、阅读推广、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群众身边。11年间,全省共配送图书价值近1.1亿元,举办各类阅读活动9.4万余场,参与群众近900万人次,全民阅读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不断增强。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