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林小雨(听见阳光的声音)全文完结在线阅读完整版

100

《听见阳光的声音》(一)青禾市的冬天,像一块吸饱了水汽的海绵,

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头。十一月底的风,裹挟着细密的雨丝,钻进脖颈里,

带来一阵湿冷的战栗。明德中学灰白相间的教学楼,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

林小雨紧了紧身上略显单薄的棉服——这是她在北方老家穿惯了的,到了这湿冷的南方,

总感觉不够抵挡那份钻骨的寒意。她抱着新发的课本,跟在班主任王老师身后,

走进高二(3)班的教室。脚步有些虚浮,踩在光洁的地砖上,声音似乎被放大了无数倍,

敲打着她紧绷的神经。“同学们,安静一下。”王老师温和的声音响起,

“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林小雨,从北方的滨城转学过来。小雨,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林小雨感觉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她下意识地低下头,

手指绞紧了课本边缘,指节泛白。喉咙发紧,那句在心底排练了无数遍的“大家好”,

到了嘴边,却像是被冻住了。“大…大家好。”终于,声音挤了出来,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

尤其是那个“好”字,被她家乡特有的、略显生硬的腔调拖得又平又长。教室里安静了一瞬,

随即响起几声压抑的轻笑,像细小的石子投入水面,迅速漾开。那笑声并无太多恶意,

更多是新鲜和好奇,但在林小雨听来,却像针一样扎在心上。

她甚至能捕捉到几个清晰的字眼:“口音好重哦…”“滨城是哪?“欢迎小雨同学!

”王老师及时地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稀稀落落但还算友善的掌声。

王老师指给她一个靠窗的空位,林小雨几乎是逃也似的走过去,拉开椅子坐下,

把头埋得更低,仿佛要把自己缩进校服的领子里。窗外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蜿蜒滑落,

模糊了外面操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教室里暖气开得很足,

混杂着书本的油墨味、少年人特有的汗味和一些零食的甜腻气息。林小雨却觉得冷,

一种从心底蔓延开来的、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冷。她觉得自己像一颗被风吹离了枝头的种子,

跌落在陌生的土壤里,不知该如何生根发芽。那熟悉的乡音,曾是她最温暖的归属,

如今却成了她最醒目的“异类”标签。(二)地理课。

“请林小雨同学来朗读一下这段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述。

”头发花白的地理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地落在她身上。林小雨的心猛地一沉,

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她僵硬地站起来,翻开课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在眼前晃动。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清晰、标准。“喀…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膏、岩盐等)进行以…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为主……”她竭力模仿着电视里播音员的腔调,

但家乡方言的底子顽固地冒出来,“作用”变成了“作勇”,“为主”听起来像“为煮”。

起初是几声低低的窃笑,像是从教室角落的缝隙里漏出来的。紧接着,笑声像被点燃的引线,

迅速蔓延开来。有人捂着嘴,肩膀一耸一耸;有人干脆笑出了声,

还夹杂着几声模仿她口音的、刻意夸张的腔调。林小雨的声音卡住了,脸颊滚烫,

耳朵里嗡嗡作响。她感觉全班的目光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刺得她无处遁形。

她死死盯着课本上的字,那些字却像在跳舞,模糊一片。

她甚至能感觉到邻座女生投来的、带着一丝怜悯又有些好奇的目光。“好了好了,安静。

”地理老师敲了敲讲台,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林同学读得很好,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大家要尊重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老师的话让她稍稍喘了口气,但那份无地自容的羞耻感,

像冰冷的藤蔓,紧紧缠绕着她的心脏。她匆匆读完最后几句,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见。

坐下时,椅子腿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再次引来几道目光。她恨不得立刻消失。

(三)午休的**像救命的符咒。林小雨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走廊里熙熙攘攘,

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奔向食堂或小卖部,

讨论着刚发生的趣事、下午的体育课、周末的安排。

欢快的、带着本地特有软糯腔调的方言在她耳边流淌,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将她隔绝在外。

她低着头,抱着从家里带来的保温饭盒,像一条逆流而上的小鱼,艰难地穿过喧闹的人流。

食堂里人声鼎沸,弥漫着饭菜的混合气味。她扫视了一圈,熟悉的面孔都围坐在一起,

谈笑风生。没有她的位置。最终,

她在食堂最角落、靠近泔水桶回收处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这里光线昏暗,

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不那么好闻的气味,但胜在清静。她打开饭盒,

里面是妈妈早上给她做的饺子,还温热着,是她熟悉的北方味道。

但在周围此起彼伏的南方方言和饭菜香气里,这熟悉的味道也带上了一丝孤独的凉意。

她小口小口地吃着,尽量不发出声音,目光低垂,盯着饭盒里白胖的饺子。

邻桌几个女生的聊天断断续续飘进耳朵,似乎是关于某个明星的八卦,

夹杂着她听不懂的网络流行语和本地俚语。她努力想捕捉一点信息,试图融入那个语境,

却发现徒劳无功。那种被排斥在外的疏离感,比窗外的冬雨更让她感到寒冷。饭盒很快见底。

她收拾好东西,逃离了食堂。外面的雨还在下,细密冰凉。她没有**室,那里对她而言,

同样充满了无形的压力。她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走着,经过喧闹的篮球场,

经过贴着花花绿绿社团招新海报的公告栏,

经过飘出悠扬琴声的音乐教室……热闹都是他们的,她只是一个路过的、沉默的影子。

(四)不知不觉,她走到了学校图书馆的老楼前。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红砖建筑,

爬山虎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墙壁,在雨中显得格外沉寂。与旁边现代化的教学楼相比,

这里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林小雨犹豫了一下,推开了沉重的木质大门。

一股混合着旧纸张、灰尘和木头陈腐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外面的潮湿。

与食堂的喧嚣截然不同,图书馆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以及管理员在远处柜台后敲击键盘的轻微“哒哒”声。

她放轻脚步,像一只闯入陌生领地的小兽,带着警惕和一丝好奇往里走。

明亮的阅读区坐着零星几个学生,安静地看书或写作业。她不敢靠近,目光逡巡着,

最终落在了最深处一片光线相对昏暗的区域——旧书区。高大的书架顶天立地,

上面挤满了蒙尘的、书脊发黄的旧书。空气里的尘埃在从高窗斜射进来的几束微光中飞舞。

这里几乎没有人。林小雨的心头莫名地松了一下,仿佛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洞穴。

她走到最角落的一个书架后面,这里堆放着一些显然很久无人问津的书籍,

旁边有一张小小的、同样落满灰尘的木桌和一把旧椅子。她轻轻拂去椅子上的灰尘,

坐了下来。冰冷的椅面让她瑟缩了一下,但内心却奇异地平静下来。这里没有审视的目光,

没有听不懂的方言,没有需要她费力融入的热闹。只有无边无际的寂静,

和旧书散发出的、带着历史感的墨香。窗外的雨声被隔绝,

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包裹着她的安宁。她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

紧绷了一上午的神经,终于在这无人问津的角落,得到了一丝喘息。

她随手从旁边书架上抽出一本封面泛黄、没有名字的薄册子。翻开,里面是工整的手抄诗,

字迹娟秀,透着岁月的痕迹。她下意识地、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带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

轻声念了出来:>“……光落在旧书页上,>尘埃在光线里跳舞,

>像无数细小的精灵,>讲述着被遗忘的故事……”她的声音很低,

带着一种在公开场合绝不会流露的放松和自然。乡音在寂静的空气里流淌,

不再是她羞耻的负担,反而成了一种私密的慰藉。

她沉浸在这无人打扰的诗意和自我的声音里,暂时忘却了教室里的哄笑、食堂里的孤独。

就在这时,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边缘整齐的纸条,从她旁边书架的缝隙里,

无声无息地递了过来,轻轻地放在了她摊开的诗集旁边。林小雨吓了一跳,心脏猛地一跳,

像被惊扰的兔子。她迅速抬头,朝缝隙那边望去。透过书与书之间的空隙,

她只看到一个穿着干净整洁校服的清瘦背影。他安静地坐在不远处靠窗的旧木桌旁,

微微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摊在面前的一本厚厚的硬皮书。窗外的微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

线条安静而柔和。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她的窥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林小雨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他耳朵上——那里似乎戴着一个小小的、米白色的装置,

线条流畅地贴合着耳廓。助听器?她的心又是一动,带着一丝疑惑和莫名的紧张。

她收回目光,迟疑地拿起那张纸条。纸张是普通的作业本纸,触感微凉。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它。清秀而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你念的诗,很好听。

像……阳光穿过树叶的声音。”落款处,只有一个简单的字:>“沈”林小雨愣住了,

手指捏着纸条边缘,指尖微微发凉。她再次抬头望向书架缝隙那边。

那个清瘦的背影依然纹丝不动,仿佛刚才递纸条的不是他。窗外的雨似乎小了些,

一缕稍显明亮的微光,穿透云层和玻璃,正好落在他翻开的书页上,也落在他安静的侧影上。

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堆满旧书的角落,在这个湿冷的冬日午后,

一张写着温暖话语的陌生纸条,和一个沉默的背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

漾开了林小雨心中积郁已久的孤寂冰层,泛起一圈微小的、却无比清晰的涟漪。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纸条,那行字仿佛带着某种温度。阳光穿过树叶的声音?

她从未这样想过自己的声音,尤其还是带着这样口音的声音。

“沈……”她无声地默念着这个字。他是谁?他听见了?还是……读懂了唇语?

他为什么会觉得好听?无数疑问盘旋在心头,但更多的,是一种奇异的、带着暖意的悸动。

在这个她刚刚发现的、用来躲避世界的“洞穴”里,似乎,有了一点不一样的光。

窗外的雨声似乎真的变小了。她捏紧了那张小小的纸条,

仿佛握住了冬日里一丝意外的、微弱的暖意。你会不会……真的听见了阳光的声音?

她看着那个安静的背影,在心里无声地问。

(五)那张写着“像阳光穿过树叶的声音”的纸条,

被林小雨小心翼翼地夹进了语文书的扉页里。它像一枚小小的火种,

在心底某个冰冷角落持续散发着微弱的暖意。那个叫“沈”的沉默背影,

成了图书馆旧书区一个挥之不去的谜。第二天午休,小雨几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期待,

再次走进了图书馆的老楼。空气里依旧是熟悉的旧书和灰尘的味道。

她径直走向最角落的位置,脚步比昨天轻快了些许。

目光扫过旁边那个靠窗的老位置——空着。她的心莫名地沉了一下,

随即又自嘲地想:也许人家只是偶尔路过呢?她坐下,拿出课本,却有些心不在焉。

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书架缝隙那边。就在她准备放弃等待时,那个清瘦的身影,

如同昨日重现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窗边的旧木桌旁。他依旧穿着干净笔挺的校服,

动作轻缓地坐下,打开那本厚重的硬皮书,侧脸在微光中显得安静而专注。

林小雨的心跳快了几拍。她深吸一口气,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模仿着昨天纸条的样子,

笨拙地叠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她咬着笔头,犹豫了很久,

才郑重地写下:>“谢谢你昨天的纸条。我叫林小雨。你是……?”写完,

她又检查了一遍,确认字迹还算工整。然后,她屏住呼吸,学着昨天的样子,

将纸条从书架的缝隙轻轻推了过去。纸张摩擦书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在她听来却如同擂鼓。时间仿佛凝固了。她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

窗边的身影似乎顿了一下,目光没有离开书本,但一只手却极其自然地伸了过来,

准确地拈起了那张纸条。动作流畅得仿佛演练过无数次。林小雨立刻低下头,

假装专注地看着自己摊开的课本,耳朵却竖得高高的,捕捉着任何细微的声响。

那边传来极轻的、纸张展开的窸窣声。接着是短暂的沉默。就在她快要忍不住偷看时,

那张熟悉的纸条,又沿着原路,被轻轻推了回来。她几乎是抢一般地拿起纸条,

展开:>“沈默。沉默的默。”字迹依旧是清秀有力的,像他的人一样干净利落。

落款依旧是那个简单的“沈”字。沈默。林小雨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沉默的默……真是人如其名。她看着那个“默”字,又想起他耳朵上那个小小的装置,

一个模糊的猜想渐渐成形。她再次提笔:>“沈默,你好。昨天…你怎么听到我念诗的?

声音很小。”纸条再次传递过去。这一次,等待的时间稍长。当纸条回来时,

上面的字多了些:>“读唇。加上一点猜测。你念得很专注,口型清晰。而且,

这里很安静。”**果然。林小雨看着“读唇”两个字,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她忍不住抬头,

从缝隙里望过去。沈默正微微侧着头,似乎在思考什么,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

阳光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她继续写:>“读唇?

那…是不是很累?平时在教室,大家说话快,或者背对你的时候,是不是很困难?

”这个问题似乎戳中了什么。沈默的回复慢了许多,

笔迹也似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涩意:>“嗯。有时跟不上。很吵的地方,

助听器也帮不了太多,反而会放大杂音。所以……我更喜欢这里。”字里行间,

透露出一种习以为常的无奈和刻意维持的平静。林小雨看着那句“更喜欢这里”,

心头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里,这个堆满灰尘、无人问津的角落,不仅是她的避难所,

也是他的避风港。一种奇妙的同病相怜感,悄然滋生。(六)纸条,

成了他们之间唯一的桥梁。从那天起,午休时间的图书馆旧书区,

成了林小雨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她不再需要费心融入那些让她无所适从的热闹圈子。

在这里,她只需要带着她的笔和纸,还有一个同样安静的灵魂。交流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

林小雨会分享她今天偶然读到的一句触动心弦的诗句,写在纸条上递给沈默。

沈默会仔细看完,然后在纸条背面写下他的感受,有时是一句精炼的点评,

有时是另一句意境相合的诗词回应。他的文字简洁而富有洞察力,

带着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沉静力量。>小雨:“‘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感觉好贴切。”>沈默:“但总有微光指引方向。

比如……此刻落在你书页上的光斑。”林小雨低头,果然看到一束阳光穿过高窗,

在她摊开的诗集上投下一个明亮的光点,随着窗外树叶的摇曳而微微晃动。她忍不住微笑,

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发光的圆圈。沈默也会主动分享。有一次,他递过来的不是纸条,

而是一本厚厚的、封面是牛皮纸的速写本。林小雨惊讶地接过来,翻开。里面不是文字,

而是画。全都是铅笔素描。线条干净利落,光影处理得极其细腻。

她看到了熟悉的图书馆:高大的书架在光影中形成的深邃纵深感;从高窗斜射进来的光束里,

飞舞的尘埃被定格成永恒;窗外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灰白天空的映衬下,

勾勒出遒劲而寂寥的线条。

缘被无数手指摩挲出的毛边;甚至有一张画的是——她自己低着头的侧影轮廓(模糊处理过,

没有清晰五官),专注地看着书,一缕碎发垂落颊边,阳光在她肩头投下温暖的光晕。

林小雨的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击中。她从未想过,在这个她只是用来躲避的角落,

在另一个人的眼中,竟能呈现出如此丰富而静谧的诗意。沈默用他的眼睛和画笔,

“听”到了这个角落无声的呼吸,捕捉到了那些被常人忽略的光影故事。

她在速写本空白的边缘写下:>“太美了!你画里的图书馆,比真实的还要……有灵魂。

你好像能看见光和影在说话。”沈默看到纸条,嘴角弯起一个极淡却真实的弧度。

他拿回速写本,翻到新的一页,快速勾勒了几笔,然后递回。画纸上,

一个简笔画的女孩(能认出是林小雨),正双手托腮,眼睛亮亮地看着画本,

旁边配了一个大大的、歪歪扭扭的“惊叹号”气泡框。画风稚拙可爱,

与他之前严谨的素描截然不同。林小雨“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捂住嘴,

肩膀却控制不住地抖动。沈默隔着书架缝隙,看到她忍笑的样子,眼底也漾开浅浅的笑意。

那一刻,无声的快乐在两人之间流淌,甚至比任何喧闹的笑声都更清晰、更温暖。

(七)默契在无声的交流中悄然生长。林小雨发现沈默喜欢画画,

尤其痴迷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她便开始留意那些可能入画的细节,

写在纸条上分享给他:“今天图书馆东边那扇窗的玻璃裂了条缝,阳光透进来,

在地上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金线,像条小河。”“外面风大,老槐树的影子在墙上跳来跳去,

像皮影戏。”沈默则会默默帮她推开那扇总是吱呀作响的沉重窗户,

让带着草木清香的微风吹进来。当有抱着大摞书的学生或大声讨论着走近旧书区时,

林小雨会立刻警觉地、用眼神或一个细微的手势示意沈默。沈默便会心地点点头,

稍稍侧过身,避免正面接触。他也会在小雨因为数学题眉头紧锁时,

画一张超萌的、被公式“压扁”的小人漫画递过来。

林小雨开始分享她在北方小城的童年趣事:冬天屋檐下挂满冰溜子,

像水晶帘子;和小伙伴在结冰的河面上打出溜滑摔得四仰八叉;第一次堆雪人,

胡萝卜鼻子被邻居的大黄狗叼走了……她写得很生动,带着怀念的笑意。

沈默总是看得很认真,然后画下他想象中的北方雪景:辽阔的雪原,挂着冰溜子的红砖房,

一个戴着厚厚围巾、只露出眼睛的小女孩(林小雨),追着一只叼着胡萝卜的狗狗影子跑。

“你画得好像!”林小雨惊叹,“虽然你没见过,但感觉抓住了精髓!

”沈默在纸上写:“你的文字有‘声音’,有画面感。我能‘看见’。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林小雨的心暖暖的。在这个安静得几乎能听见尘埃落地的角落里,

在这个几乎不需要言语的世界里,她的“声音”——无论是带着口音的话语,

还是笔下的文字——第一次被如此专注、如此珍视地“听见”了。而沈默的沉默,

也不再是隔阂,而是一种令人安心的、充满理解的存在。他像一棵安静的树,扎根在角落,

用他的方式感受和表达着这个世界。他们成了彼此在这个偌大校园里,

一个温暖而隐秘的坐标。(八)这份隐秘的温暖,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

漾开的涟漪悄然改变着林小雨。在教室里,当老师偶尔点到她回答简单的问题时,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头埋得低低的,声音细若蚊蚋。虽然开口前心跳还是会加速,

那带着北方腔调的普通话依旧清晰可辨,但她努力让自己抬起头,声音也响亮了一些。

“林小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英语老师问道。

“是……是‘presentperfecttense’。

”她的“present”发音带着点“普雷森特”的味道。底下依旧有细微的骚动,

但或许是她的勇气,或许是大家渐渐习惯,笑声少了许多。邻座那个叫陈薇的女生,

甚至在她坐下时,对她投来一个鼓励的微笑。小雨的心像被羽毛轻轻拂过,

一种微小的、却真实不虚的暖流涌过。课间,

当陈薇和另外两个女生讨论周末新上映的电影时,林小雨鼓起勇气,

小声插了一句:“那个……主演是不是演过《春日》?”她的口音在南方软语中依旧突兀。

讨论声停顿了一下。陈薇转过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随即笑了:“对!就是他!

你也喜欢他啊?”“嗯……看过一点。”小雨脸有点红。“那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看?

”另一个女生热情地邀请。小雨的心猛地一跳,巨大的惊喜和一丝慌**织。

“我……我问问我妈妈。”她小声说,心里却像炸开了一小朵烟花。这是第一次,

有人主动邀请她。这份小小的进展让她雀跃不已。午休时,她几乎是雀跃着奔向图书馆。

看着沈默安静的侧影,一个念头在她心底疯狂滋长:沈默这么好,他应该也感受到这份温暖!

他不能总是独自一人,躲在这个角落里。他需要朋友,需要接触外面的阳光和人群!而我,

或许可以成为那个帮他推开这扇门的人?(九)机会很快来了。

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即将召开。课间,班长赵磊站在讲台上,挥舞着报名表,

声音洪亮地动员:“同学们!为班级争光的时候到了!项目多多,趣味多多!

有短跑、接力、跳远、铅球,还有今年新增的趣味项目——‘两人三足’和‘摸石头过河’!

大家踊跃报名啊!”教室里气氛热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报名哪个项目。

林小雨的目光扫过报名表,最终定格在一个项目上——“趣味跳远”。规则很简单,

在指定距离外,单脚跳进沙坑,比谁跳得远,动作搞笑也没关系,重在参与和欢乐。

她眼睛一亮。这个项目不需要激烈的对抗,场地相对独立,旁边观众也少。更重要的是,

她想起沈默画本里那些对空间、光影和动态捕捉极其精准的素描。

他对距离、力量的感知一定很敏锐!而且,

单脚跳这种动作……她想象着沈默专注跳跃的样子,一定很有趣,

也一定能让大家看到他安静外表下不一样的一面!

一个“绝妙”的计划在她脑海中形成:替沈默报名!给他一个惊喜!一个融入集体的机会!

她被这个想法激动着,完全忽略了沈默在纸条里流露出的对嘈杂环境和人群聚焦的抗拒,

也忘记了他“更喜欢这里”的平静告白。她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愿景里:沈默参加了,

大家发现他其实很棒,会接纳他,他会交到更多朋友,

从此不再孤单……就像她刚刚感受到的那一点点温暖一样。午休。图书馆角落。

林小雨的心情像揣着一只欢快的小鸟。

及待地拿出那张已经填好“趣味跳远”项目、在参赛者一栏工整写下“沈默”名字的报名表。

“沈默!你看!”她把报名表从书架缝隙递过去,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

声音压得很低却充满期待,“我替你报名了运动会!趣味跳远!这个超适合你!肯定很好玩!

”沈默正在速写本上描绘窗外一只跳跃的麻雀。他抬起头,看到报名表,先是有些茫然。

当他的目光扫过“趣味跳远”几个字,最后定格在“参赛者:沈默”上时,

他脸上的平静如同冰面般瞬间碎裂。他猛地放下铅笔,一把抓过报名表。

清秀的眉头紧紧拧起,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他快速地在旁边撕下一张纸,

笔尖用力地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近乎刺耳的声音。字迹不再是平日的清秀,

而是带着一种林小雨从未见过的急促和……愤怒:>“为什么?没有问我!”五个字,

像五根冰冷的针,狠狠扎进林小雨的兴奋里。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沈默没有再看她一眼。

他“啪”地一声合上速写本,动作带着前所未有的粗暴。他迅速收拾好自己的书本,

甚至没有像往常那样把椅子轻轻推回原位,就转身大步离开。他的背影绷得紧紧的,

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冰冷和决绝。经过林小雨身边时,带起一阵微凉的风。

林小雨呆立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张引发风暴的报名表。

沈默林小雨(听见阳光的声音)全文完结在线阅读完整版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