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穿越生命禁区的“尖刀连”。他们的主场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大脑;他们的武器,是手握的一把小小手术刀;他们的终极任务,是在只有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神经组织上“翩然”施展刀工,拆除患者颅内的“定时炸弹”,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高精度、高难度、高风险,这在常人看似天方夜谭,但对他们来说,却习以为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东院神经外科,一睹“拆弹部队”的风采。

神经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从基础到前沿
全面覆盖神经疾病治疗
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是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和临床创新“基因”的团队,曾经是岛城最早开展神经介入和帕金森症外科治疗的团队,近几年开展了机器人精准定位辅助手术、杂交复合手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等新技术,填补半岛地区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设脑血管病介入、微创内镜颅底、神经调控、颅神经、神经重症5个亚专业及专业组。
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也是最为精细和神秘的器官,大脑一旦受损将会出现肢体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如何以最小的创伤收获最大的治疗效果,始终是科室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神经外科的手术方式也由传统手术向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甚至机器人手术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选择更安全、更便捷的治疗方式,是科室追求的目标之一。

学科带头人李洛主任。
脑科中心东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洛介绍,2019年3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引进ROSA机器人,这是青岛市首家引进ROSA机器人的科室,并顺利完成了胶东半岛首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的经鼻垂体瘤切除术”,近期相继完成了“机器人辅助下的DBS治疗帕金森症”“机器人辅助癫痫SEEG手术”等机器人导航精准手术。截至目前,该科室已成功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手术超过300台。
保护神经功能的“应急卫士”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里头的一个分支科室,主要用神经外科的手术方法治疗四类功能性疾病:一是运动障碍病,除了最常见的帕金森病外,还有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二是癫痫,即“羊角风”。现在通过手术切除,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实现根治;三是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丘脑痛等;四是面肌痉挛、脑瘫、强迫症、植物生存状态等其他功能性疾病。
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王伟民与脑科中心神经外科团队,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仅通过2毫米穿刺孔成功为一名颞叶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磁共振引导下激光间质热疗术(LITT)。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在难治性癫痫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50岁的徐女士(化名)罹患发作性抽搐伴意识障碍3年,辗转于多家医院,经过多重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发作更为频繁。后经多方打听,患者及家属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功能神经外科求诊。综合多项检查结果分析,患者“颞叶癫痫”诊断明确。专家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国际上最先进的LITT技术攻克难治性癫痫难题。
手术通过高分辨率MRI构建三维病灶模型,为患者规划最优穿刺路径,并完成机器人系统引导光纤精准植入。在术中磁共振精准的温控下,激光开始启动并精准作用于致痫病灶区域。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目前患者状态良好,无神经功能损伤,正在稳定恢复中。
“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全社会对癫痫诊疗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功能神经外科需求在逐步增加,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强功能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李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医疗技术、医疗资源趋向更加均衡,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诊疗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科室,建立和完善多学科诊疗机制非常重要,多学科诊疗能够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同时也便于对患者进行长期全程管理。
高尖技术
创造生命奇迹
神经学科围绕着规范化、精品化、亚专业化三个主题,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的区域性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综合救治中心和神经调控中心,让岛城人民不必舟车劳顿转诊外地,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
现如今,科室在两个院区已拥有近100张床位(含神经重症),年手术量达到3000余台。谈及未来,李洛满怀信心。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外科各专业领域必将取得更多突破。他和他的团队,作为这个领域的探索者和守护者,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在神经的“钢丝”上,他们将继续迈出更稳健的步伐;在大脑的“乾坤”中,他们将不断扭转生命的危局。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人将持续登攀,以期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