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真香!五一街的这个工作法太圈粉

0

4月9日上午,50岁的王秋玲来到乌兰浩特市五一街一环翠社区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找工作,没想到工作人员当场就给她匹配了相关企业招聘信息——这要归功于乌兰浩特市五一街独创的“1464工作法”。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为居民介绍企业招聘信息


“我们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商业繁荣,因此设立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根据‘1464工作法’,精准对接居民求职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已有90余家企业入驻就业服务站,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有效满足了居民的求职需求。”五一街一环翠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彦玲说。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为居民登记信息


  五一街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辖区18273名居民中有688名适龄劳动力处于无业状态。如何解决居民“就业难”问题,成为五一街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
  今年以来,五一街创新推行“1464工作法”,用一系列务实举措编织起立体化的就业服务网,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1464工作法=?

  “1”个平台:
  搭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线上“红燕送岗”小程序+线下服务窗口,双渠道精准推送岗位。
  “4”个优势:
  政策减负兜底+非遗就业工坊带动+临街就业服务商圈激活+无业人员信息库建立,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6”项功能:
  登记劳动力+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简化补贴办理+对接岗位+解读政策+定制培训,全链条护航“家门口”就业。
  “4”个衔接:
  招聘会搭桥+非遗培训+技能变现+销路兜底,全方位畅通就业渠道。
  

居民们正在学习制作孔雀羽毛耳饰


就业服务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五一街“非遗技艺促增收·巧手编织幸福梦”技能培训班里,50余名学员正聚精会神地跟着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学习孔雀羽毛工艺品制作技艺。“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用孔雀羽毛制作手工艺品,学会后还能接零活儿补贴家用,我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培训。”一环翠社区罕山小区居民包玉兰说。

家住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的李志红因手部残疾一直闲在家里,在网上看到五一街发布的免费技能培训消息后,她立即报了名。“没想到这项技艺这么简单易上手,我做起来很轻松。而且,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还会收购我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一副羽毛耳饰就能赚4块钱。”李志红高兴地说。

“1464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民生温度的计量单位。我们实施‘1464工作法’,就是希望有就业需求的居民都能在‘家门口’学到技术、找到工作、实现增收。”五一街党工委书记刘刚表示。
  




数据见证实效:

▪️688名待业居民建档

▪️90+企业入驻服务站

▪️100%按需定制培训

▪️46人实现灵活就业
  下一步,五一街将紧密贴合市场动态需求,依托“1464工作法”持续拓展多元化技能培训体系,引入一系列契合本地实际的优质就业项目,真正将就业服务的触手延伸至居民身边,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记者:张昕阳 梁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