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睡前玩手机的人,会付出啥代价?医生:或要承担这5种痛苦

0

在那柔和的灯光下,有多少人正捧着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精彩之中,浑然不知危险正悄然临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 这样的念头,就像一个无形的陷阱,让我们在深夜里越陷越深,而那些看似平常的夜间习惯,正如同潜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无情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伙伴,即使在夜晚,它也常常被放置在床头。老一辈总是忧心忡忡地提醒:手机辐射大,放在床头会致癌。但真相究竟如何?去年,《国际环境》期刊发布的一项大规模大数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对 1994 年至 2022 年间人们使用手机设备的情况以及脑癌发病情况的统计分析中,并未发现使用手机与患癌之间存在关联。即便在手机使用率迅猛增长的近几十年,临床脑癌患病率也并未随之上升。所以,比起辐射,手机放床头充电或边充电边玩手机的习惯,才是真正的 “定时炸弹”。

天津的一位女子,忙碌一天后将手机放在床头充电便安然入睡,凌晨时分,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原来是手机突然爆炸。幸运的是,她被惊醒并及时关闭电源,避免了一场火灾。而在沈阳,一位女子边充电边玩手机时,设备漏电,强烈的电流使她瞬间失去意识。专家提醒,手机充电要避开过冷过热环境,高温下电池易过热爆炸,低温则可能触发电池保护机制,影响充电速度。同时,充电时手机一定要远离枕头等易燃物品,因为一旦短路自燃,后果不堪设想。


《2020 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高达 61% 的人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这直接导致睡眠时间整体延迟 2 至 3 个小时。长期熬夜玩手机,看似轻松惬意,实则给健康带来了诸多隐患。

耳石症,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重力方向变化时,耳石可能脱落、退化或碎裂,引发前庭系统紊乱。患者会突然出现暂时性眩晕,恶心呕吐、头重脚轻,连基本的身体平衡都难以维持,还可能伴有幻视或眼球震颤。研究表明,长期躺着玩手机的人,在突然翻身或变换姿势时,最易出现耳石症,且该病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许多人喜欢在关灯后的黑暗环境中玩手机,却不知这对眼睛的伤害极大。长时间如此,眼睛得不到滋润,眼干、眼痛接踵而至,视力逐渐模糊,甚至可能诱发青光眼、白内障、急性内斜视等严重眼部疾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旦受损,生活的色彩也将随之黯淡。

躺在床上玩手机时,颈椎会长时间保持不自然的姿势,久而久之,正常颈曲发生改变,甚至出现颈椎反弓。这就如同弹簧被过度扭曲,弹性和功能受到影响,颈椎负担加重,白天常感到颈椎不适、疼痛,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睡前玩手机容易陷入 “睡眠拖延”,越临近睡眠时间,高度拖延的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作息规律被打乱,睡眠质量大打折扣。研究表明,睡前看手机的人褪黑素分泌量比看书的人减少一半,导致入睡困难,长期下来陷入恶性循环,身体疲惫不堪。

夜晚是肝脏自我修复和排毒的黄金时期,睡前玩手机导致睡眠时间推迟,肝脏排毒效率降低,毒素在体内累积,不仅损害肝功能,还影响全身健康。肝脏如同身体的 “净化器”,其功能受损,整个身体的 “生态系统” 也会失衡。

除了睡前玩手机,还有一些行为在深夜也应尽量避免,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这些行为可能增加脑梗风险。

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使内分泌系统陷入混乱,血糖持续升高,缩血管激素分泌异常,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进而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熬夜引发脑梗的风险更高。

生气、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急剧上升,血管壁受到高压冲击易受损。长期情绪波动大,心脑血管负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


睡前进食,血液集中在胃肠道,血液粘稠度增加,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上升,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而且,宵夜热量高易使人发胖,还会影响胃肠功能,降低睡眠质量,这些因素都加剧了脑梗的发生概率。


夜晚的时光本应是身体自我修复、恢复活力的黄金时段,但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在破坏这一进程。为了我们的健康,从今晚开始,试着改变这些夜间习惯吧。睡前放下手机,给眼睛、颈椎、肝脏等身体器官一个休息的机会;避免熬夜、生气和吃宵夜,降低脑梗等疾病的风险。你的每一个健康选择,都将为未来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