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源远流长,闻名中外。相比之下,太极推手,名气则小得多,许多人甚至分不清楚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区别。昨天下午,“一起推手 交个朋友”2025年上海民间太极推手交流赛(源深站)成功举办,近40位太极推手爱好者“以推会友”,在互相切磋、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太极推手这项运动。
太极拳和太极推手,虽然都源于太极哲学,但在定义、目的、形式和重点上存在明显区别。简单来说,太极拳是融合拳术基本动作和技巧的一套完整的拳术套路,而太极推手则是太极拳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训练方法,主要是两人互推搏击,用于训练感觉能力和应用技击。如果说太极拳更注重养生功能,那么太极推手则更注重实战,代表着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的技击功能。

在上海市谢业雷太极拳俱乐部的高海骏看来,太极推手是被埋没的珍珠,以后可以走上更大的舞台,“太极拳的养生功能众所周知,而太极推手则是太极拳实战技击的精华,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被大力推广,争取登上奥运会这样的大舞台,真正进入世界体育之林。”
浦东新区太极拳协会秘书长郭小普介绍说,这次上海民间太极推手交流赛规则是利用太极八种劲法攻击对手,攻击部位仅限颈部以下、耻骨以上躯干和上肢部位,禁止击打头部和脚踢动作,“太极推手有三个得分方式,将对手推出圈外得1分,令对手圈内倒地得3分,令对手圈外倒地得5分,规定时间内积分高者获胜,双方分差达到10分以上为优势获胜。”经过近50场激烈角逐,最终分出了五个级别冠军:贺永振(65公斤以下)、王文斌(66-70公斤)、金辉(71-80公斤)、冉发林(81-95公斤)、闫宗庆(95公斤以上),其中冉发林为无差别总冠军。

太极拳已经世界流行,但太极推手则任重道远。浦东新区太极拳协会在2019年成立后,一直致力于推广太极推手。据介绍,今年的比赛规模和影响力再度扩大,不少太极推手爱好者从河南、江苏等地赶来,甚至有人从内蒙古打来电话联系参赛事宜。“太极推手讲究技巧和劲法,劲法这个东西有人觉得很悬,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比赛,让大家看到什么是靠力量取胜、什么是靠技巧和劲法取胜。”
比赛场边,记者看到了一个洋面孔——来自以色列的沙哈,原来他也是一位太极拳爱好者。沙哈说,自己2005年来到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太极拳,后来留在上海工作,并且娶了一个中国妻子。“练了这么多年太极拳,我感觉自己现在更年轻、更有精力。”沙哈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练习太极拳多年,但在太极推手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所以今天特意赶来现场观摩,“我在以色列开了一个太极拳馆,现在是托朋友在运营和管理,以后有机会也要把太极推手推广过去。”

“太极推手的比赛,是一个智慧的角逐,讲究四两拨千斤,既需要平衡自己,同时也要打破对手的平衡。”郭小普表示,目前上海大概有几千人在练习太极推手,协会也在积极推进太极推手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这个比赛已经是第五届,我们争取把它打造成一个上海的特色赛事,让更多人了解太极推手、爱上太极推手。以后的重点就是把它推广进学校,让更多学生通过太极推手提升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