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尽管面临成本压力与市场波动,但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电商、直播等新兴渠道的兴起也为小龙虾预制菜的增长提供了助力。2024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延续了近年来的平稳发展基调,产业规模保持稳定,总产值突破4600亿元。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通过提高苗种自给率、强化产业链协同、加大政策支持等多项举措,我国小龙虾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主产区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
《报告》显示,2024年,小龙虾养殖面积约3000万亩,总产量超30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在小龙虾养殖分布中,湖北、安徽、湖南等传统主产区依旧是产业的中流砥柱,不过在2024年,这些地区的养殖面积增速明显放缓。与主产区形成对比的是,广西、四川、海南等地的非主产区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凭借错峰养殖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报告》指出,非主产区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养殖,成功避开了小龙虾上市高峰期。广西和海南冬季气温比主产区高1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比主产区多80多天,非常适合小龙虾冬虾(1—3月上市)的养殖,此时正值全国小龙虾供应淡季,市场价格较旺季高出30%—50%,养殖户收益颇为可观,亩均收益超过2000元,吸引了众多农户投身养殖,带动当地养殖面积增长了20%。
加工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2024年,小龙虾加工业呈现出产能与利润双增长的良好态势。《报告》显示,对41家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调查统计,2024年这些企业的小龙虾收购总量达到26万吨,同比增长11.9%,加工总量逾10万吨,同比增长14.8%,总产值达到了50.6亿元,同比增长13.5%,销售额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1.96%,全国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收购量同比增长11.9%,加工量突破150万吨,总产值达50.6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加工企业正积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被调查的41家企业中,2024年小龙虾虾尾产品同比增长6%,虾仁增长10.6%,调味虾增长幅度最为显著,达到33.3%,而清水虾(原料虾)增长不多。《报告》分析,这表明消费者对于方便食用、口味丰富的小龙虾产品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加工企业在销售渠道拓展上也取得了新进展,产品线上销售占比由2023年的8.03%提升至2024年的9.33%,提高了1.3个百分点,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9.33%,反映出电商平台在小龙虾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企业去库存工作取得了根本性好转,部分企业的销售额大于2024年的产值,被调查的41家企业在2024年全部实现盈利。
预制菜迎来爆发式增长
消费者对小龙虾的热情依旧高涨,并且在消费选择上更加理性和挑剔。《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小龙虾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虾可吃”,而是在性价比和口味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麻辣、蒜香等经典口味依然是市场的中流砥柱,占比超过60%,这些口味凭借其独特的味觉体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从消费价格区间来看,客单价集中在100—150元区间,这表明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对价格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度。在消费群体方面,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其中90后占比近60%,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下单,追求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线上消费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小龙虾预制菜在2024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随着电商、直播等兴起,小龙虾预制菜得以快速渗透市场,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美味。2024年,小龙虾预制菜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增速明显。众多品牌纷纷布局电商、直播、即时配送平台等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口味的小龙虾预制菜,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小龙虾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养殖成本的持续攀升、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失衡、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报告》分析,推广智能化投喂技术尤为重要。通过智能设备,养殖户可以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阶段和实际需求,精准投放饲料,减少饲料浪费,降低成本。生态混养技术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小龙虾与其他鱼类或水生植物进行混养,既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又能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降低养殖风险。
完善订单农业模式,规范订单内容,明确小龙虾的品种、规格、质量标准、收购价格、交货时间与地点等关键信息,减少模糊条款,避免后期纠纷。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建立订单备案制度,对订单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调解纠纷。建立价格联动机制,综合考虑小龙虾的养殖成本、市场供需状况、加工企业的合理利润等因素,当小龙虾市场价格超出波动上限或下限一定比例时,启动价格调整机制。
为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小龙虾产业应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从养殖源头到加工、销售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小龙虾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优势赢得国际市场份额。
全产业链融合成趋势
《报告》分析,从长远来看,小龙虾产业展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发展趋势。在苗种领域,实现苗种国产化与良种化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目标。目前,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四川等6省已建设省级小龙虾良种场15家。随着这些良种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相关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预计未来苗种自给率有望提升至80%,这将降低对进口苗种的依赖,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
全产业链融合是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小龙虾+文旅”模式的兴起,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各地纷纷举办小龙虾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将小龙虾与旅游、文化、娱乐等元素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据统计,节庆活动对小龙虾产业总产值的贡献超过10%,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小龙虾文化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小龙虾产品,还能参与小龙虾烹饪比赛等活动,全方位感受小龙虾文化的魅力。
政策支持的强化也为小龙虾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小龙虾产业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王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