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现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一潮两靠”

0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22日讯 (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陈百泉 刘润虹)7月22日上午,两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凯恒号”与“凯豪号”在泉州斗尾港区福炼、中化两个30万吨码头分别靠妥,泉州港引航站主导的我省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一潮两靠”引航作业模式成功落地。

“一潮两靠”引航作业模式,即同一潮汐先后进港两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靠泊。泉州斗尾港区在福建能源运输与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有2个30万吨级油轮泊位,2个泊位相距仅0.9海里。受限于潮汐、天气和技术条件,以往大型原油码头同一潮汐只允许靠离泊一艘超大型油轮VLCC船舶,且按规范和船舶吃水要求,VLCC船舶必须在高潮时段完成进港靠泊,时间窗口短,经常造成VLCC船舶排队候潮进港的现象。遇上恶劣天气甚至出现石化公司原油储备即将耗尽,面临“油荒”停产的困境。

为解决因台风、连续大风等恶劣天气船舶靠泊窗口期短,造成VLCC船舶滞留和炼油供应紧张的难题,泉州港引航站开展超大型油轮VLCC“一潮两靠”引航作业创新模式研究,会同湄洲湾港口中心、海事部门、码头公司、拖轮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论证,并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多年来致力于该项目的理论研究,制定详细引航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且多次进行“一潮两靠”模拟实操和应急演练,为“一潮两靠”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同一潮汐周期内VLCC在不同泊位的连续靠泊作业,有效减轻天气对油轮码头生产的影响,显著增强福建能源运输保障能力,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同时由于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大幅缩短,船舶的运营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以一艘30万吨油轮为例,一天滞期费约40万元,“一潮两靠”引航作业的实施,每年将为VLCC船舶累计节省运营成本近千万元,助力港口航运降本增效。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