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庆日报】
4月25日,在浙江省台州市长屿硐天的一座舞台上,声声黄梅韵婉转悠扬;舞台下,叫好声、掌声不绝于耳。今年,是望江县黄梅戏剧团连续32年赴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文化走亲,从4月18日到4月25日,为当地观众演出《天仙配》《女驸马》《双龙会》等14部黄梅戏剧目。在戏曲市场面临挑战的当下,该剧团却在浙江温台地区唱响黄梅戏“好声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立介绍,一切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彼时传统戏曲市场逐渐萎缩,观众流失严重,剧团生存发展陷入困境。如何破局?“只有走出舒适区,主动对接市场,才能赢得一线生机。我们开始尝试赴浙江拓展黄梅戏演出市场。”陈立说。
温台地区有一定的黄梅戏观众基础,当地戏迷尤其爱看文武兼备的大戏。不过初期,该剧团面临着诸多挑战。“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观众接受黄梅戏需要一个过程。”陈立说,该剧团尝试与当地文化部门、企业等合作,提升演出质量,拓展演出渠道,注重与观众互动交流,终于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打动了当地戏迷,逐渐在浙江站稳脚跟。每年两季的常态化演出,让黄梅戏在当地深入人心,不仅培养了一批忠实戏迷,更让黄梅戏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该剧团能在浙江一唱就是32年,除了尊重市场规律并灵活运用之外,还在于其对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传承方面,以望江县方言为基底的望江龙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之一。该剧团致力于传承望江龙腔,先后挖掘整理出《补背褡》《剜木瓢》《打瓜园》等传统剧目,并将望江龙腔融入新编剧目中,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而创新,也是该剧团一直坚持做的事。“每一代观众都有不同的偏好,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贴合时代的新编剧目。”陈立说,近十年,剧团几乎每年都推出新编剧目,以满足市场需求。其中既有可以在小剧场演出的《沉鲊于江》《邻里之间》《雷池家风》等;也有可以在大剧场演出的《鸳鸯壶》《雷池清波》《卧牛村的女人们》等。新编剧目的不断涌现,让剧团在外地的戏迷越来越多。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剧团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戏曲需要不断有年轻人加入进来。我们一方面培养新人,让新人唱新戏、担责任,逐渐到当主角、挑大梁,为后续发展打下根基。”陈立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戏曲的年轻化表达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黄梅戏。(记者 管炜 通讯员 宋玉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