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体制内怀孕摆烂不上班”何止影响不好

0

短评

关于“体制内女子自曝怀孕摆烂不上班”一事,通报来了。7月9日,云南省红河州在官方通报中表示,发帖人杨某孕期凭医院诊断结果向单位请假,符合规定;其请假期间,由另一名合同制职工正常接转股室工作;“老公为市里副处”为不实信息。目前,杨某因在网上散布不实信息,产生不良影响,被单位给予记过处分。

请假合规、请假期间工作正常接转、丈夫非“副处领导”,通报对公众关注的焦点作出了回应。但是,杨某在网帖中提到,其休假结束后仍然“把大部分工作都分出去给合同制的同事”,而通报全文仅仅提及杨某请假期间与合同制员工正常进行工作分配,却未提及其休假结束后与合同制员工的工作分配情况。人都请假了,工作显然是交给其他同事,在“合同制同事”这点上,公众的关注焦点并非请假期间的工作安排,而是杨某是不是在岗期间也几乎属于“人到了就行”,而她的合同制同事是否在无形压力下几乎包揽了股室工作?

此外,刺痛公众神经的还有这篇网帖在字词句中透露着炫耀式的顾影自怜。按照网帖说法,该女子先累计请假两个月以上,后因为局里新招了两个公务员,“想着再不上班可能工作也没了”这才回归岗位。即便休假这么久,但还是感叹: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他人一样孕期在家休息?众所周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单位按规定落实休假制度并出于人道主义为其提供了充分休息的机会。即使这样,杨某却仍不满足,大有将孕期保障异化为躺平特权的倾向,如此“得了便宜还卖乖”,叫其他连必要权益都要靠争取才能得到的人情何以堪?

公众反映之所以如此激烈,正是因为合规休假、权力干预、同工同酬等劳动公平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添油加醋口头升迁的“副处老公”,更是唤醒了人们对过往曾经发生的特权事件的记忆。虽然调查组已作出澄清,但这一言行应该说已经对当地政府系统公信力造成了伤害。

另一个不良影响在于杨某在网帖中的说法容易造成对孕期女性职工的污名化。即便国家层面一直通过出台法规、发布相关典型案例等方式保护孕期职工的劳动权利与身心健康,但针对适龄女员工的就业歧视、变相压缩应得薪资福利等隐形困境依旧存在。这些困境部分源于用人单位对女性职工“怀孕即躺平”的偏见,而杨某的言行可以说是对这种刻板印象的强化,这种负面效应可能会阻碍合理权益的追求。

当然,不论一般疾病或是孕期特殊情况,只要依规办理手续,生病休假合情合法;不论体制内外,都有摆烂虚荣的职工,也都有恪尽职守的榜样。始终关注每一起不合理个案,但也不必将个体问题过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