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6只彩鹮现身青岛即墨区田横镇当地滩涂湿地。作为朱鹮的近亲,彩鹮现存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彩鹮在一些地区零星现身,但其踪迹仍属罕见。

滩涂觅食中的彩鹮 市民钟先生/供图
彩鹮现身田横镇滩涂
在青岛某设计院工作的钟先生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酷爱摄影的他4月18日晚上听朋友说在即墨区田横镇的滩涂湿地,发现了珍稀鸟类彩鹮。
“当时朋友还将彩鹮的照片发给我看了,感觉特别新鲜。”钟先生说,“这种鸟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呈黑色。”

滩涂觅食中的彩鹮 市民钟先生/供图

滩涂觅食中的彩鹮 市民钟先生/供图
钟先生说,当时朋友和他说了,他还不敢相信,于是上网进行的对照,发现朋友拍的照片确实是彩鹮,于是19日一早,他就带着相机、饮用水等,驾车从崂山区赶到了60余公里外的即墨区田横镇的那片滩涂。
“那片滩涂上,当地渔民养了沙蚕。”钟先生说,当时他到那片滩涂时,发现了在滩涂上觅食的彩鹮,他数了数,当时觅食的彩鹮总共有6只。
每天上百人赶来观鸟
“听当地一名渔民讲,这6只彩鹮最早出现在4月11日。”钟先生说,渔民在当地发现了这些从没见过的鸟类后,而是静静观察。当时,一户养殖沙蚕的渔民见到了这些“不速之客”以沙蚕为食,同样没有驱赶这些鸟类。
这些罕见的鸟类具体是什么品种,什么名称,渔民也不知情。当地渔民认为“吃不了多少沙蚕,就让它们去吃吧”。

滩涂觅食中的彩鹮 市民钟先生/供图

滩涂觅食中的彩鹮 市民钟先生/供图
从4月15日左右,一些游客也发现了这些少有的鸟类,后来有鸟类专家发现出现在滩涂上的这些少见的鸟类是“彩鹮”。
田横镇滩涂发现彩鹮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的每天,从各地赶来观看彩鹮的游客越来越多。
“我19日那天去的时候,滩涂上来了几十辆车,观鸟者有上百人。”钟先生说,他是下午两点多离开的滩涂,但仍有车辆前来。除了观鸟者以外,还有很多鸟类摄影爱好者。
堪称“鸟中大熊猫”
彩鹮的体重在480~800克,修长的体形,栗紫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光泽随着彩鹮的移动变化多姿多彩。因其数量稀少,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同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早在多年前,上海动物园曾从国外引进9只被认为已在中国绝迹的“彩鹮”。
专家认为,彩鹮在中国的数量本来就不多,分布地区又十分狭窄,由于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沼泽的不断消失和河湖面积的日渐缩减。使它们的数量日益减少。直到2009年,我国境内突然发现了这种鸟类的踪迹。
之后,四川、河北、云南、新疆、陕西、浙江等地也零星发现了彩鹮。作为朱鹮的近亲,彩鹮现存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拥有44.5公里海岸线和6万亩滩涂的田横镇,多年来通过湿地修复等措施,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为吸引彩鹮前来觅食的重要原因。彩鹮现身青岛,这在青岛尚属首次。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