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海兴县高湾镇后刁村的太空蔬菜种植大棚内,来自沧州市兆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隆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边仔细察看南瓜的生长情况,一边讨论着。
大棚里种的可不是普通南瓜,而是航天特大南瓜。这些南瓜的“种子祖辈”曾经“遨游”过太空。
这里充满航天科技感,藏着的惊喜可远不止这些航天特大南瓜。

16种太空果蔬
走进大棚,仿佛进入一个太空果蔬“秀场”。南瓜、黄瓜、西瓜等16种太空果蔬展示着自己的风姿,努力在盐碱地上生长。
航天特大南瓜堪称大棚里的“镇棚之宝”。它们的瓜蔓粗壮,叶子大而厚实。胖乎乎的南瓜羞涩地躲在宽大的叶片下,看着很是可爱。
想让这些南瓜长成“巨无霸”,营养必须得跟上。工作人员采用的是三藤养一瓜的方式,集中养分供给。“我们在其他地方也种过航天特大南瓜,它们比普通南瓜大数倍,我们希望在后刁村也能种出那么大的南瓜。”一名工作人员说。
除了航天特大南瓜,大棚内还种着其他品种的南瓜。
航天特大南瓜旁边是太空丝瓜。丝瓜秧上,嫩绿的太空丝瓜已经开始垂挂。
顺着棚内小路往里走,多个品种的番茄在竞相生长,它们的枝干粗壮,叶子繁茂。植株上挂着不少果实,看起来圆润饱满,格外喜人。
继续前行,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太空西瓜吊在瓜藤上,长势良好。它们美滋滋地生活在网兜里。有绳子牵引着网兜,为西瓜秧减轻不少负担。
不同品种的太空黄瓜也不甘示弱,绽放着自己的风采,它们的身影掩映在叶片间,绿油油的格外诱人。
一垄垄太空长香瓜的瓜秧顺着架子奋力攀爬,绿意盎然。有的长香瓜悬挂在瓜秧上,有的则贴着地面生长,宛如灵动的绿蛇。工作人员拿尺子测量了一下,有的长香瓜已长达90厘米。
据了解,为了让太空蔬菜更好地生长,工作人员使用了航天生物发酵竹粉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达、根深叶茂。

“太空种子”在海兴“安家”
今年年初,兆隆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后刁村。育苗、移栽……他们和前来打工的村民一起精心呵护着大棚里的每一棵太空苗。这些太空苗是利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太空种子的“后代”。
据介绍,太空育种也叫航天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搭载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对种子进行诱变,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历经多代筛选,最终获得优异种质资源或优良品种。
为了让太空种子在后刁村“安家”,工作人员邀请专业机构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依据检测结果,他们精挑细选了一批太空种子进行种植。
62岁的张文秀是一名农技人员。自从来到后刁村,他就化身为“植物保姆”。
一粒优质的种子,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生命的潜能,这份希望想要破土而生,结出硕果,也需要科学管控。
育苗的时候,张文秀和其他工作人员格外精心。“育苗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张文秀说,棚内的温湿度计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他们密切关注环境变化,为太空苗的高品质和高成活率保驾护航。
等到幼苗长到一定阶段需要移栽时,张文秀耐心地为村民讲解不同蔬菜的移栽深度、苗间距等技术要点,指导着大家种下一棵棵秧苗,为太空蔬菜打造更加适合的生长空间。
航天特大南瓜需要加底座了,大棚需要适时通风了……大家在大棚里穿梭忙碌。他们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这批盐碱地上的“客人”,扎下根,结出丰硕果实。

太空蔬菜口味不一般
73岁的邢承林是后刁村村民。自大棚建起来后,他就在这里打工。
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邢承林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术。他在劳作期间听工作人员讲了不少关于太空育种的事。
当听到航天特大南瓜能长到数百斤,太空芝麻能长到3米高时,邢承林感觉很新奇。
每天,邢承林都会来到大棚里干活。看着一棵棵幼苗茁壮生长,从长出藤蔓到开花结果,他打心眼里高兴。
“你瞧瞧这黄瓜,差不多一个叶子旁长一个黄瓜。我们已经摘了几茬,产量不错。”邢承林笑着说。
前段时间,工作人员摘下了300多公斤黄瓜。他们将黄瓜送到了后刁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村民们品尝。
当天,党群服务中心很热闹,村民们闻讯纷纷赶来。大家围在黄瓜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有的村民现场品尝起来。“这种黄瓜有点甜”“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村民们纷纷说。
现场,大家还饶有兴趣地询问关于太空种子的问题,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并向大家普及太空育种知识。
后刁村党支部书记邢广法说:“太空种子在后刁村扎根发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动力。村民在大棚里打工,既增加了一份收入,又学到了种植技术。未来,我们有了新盼头。”

大棚的“秘密武器”
兆隆公司在后刁村新建的大棚满是“航天科技范”。
在一个大棚的棚壁上,一排排黑色箱体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大棚的“秘密武器”——太阳能蓄热系统装置。现在天气暖和了,装置“休班”了,等天气变冷,它就会“上岗”,发挥大作用。
据兆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太阳能蓄热系统装置采用了航天材料民用化技术。冬季时,蓄热系统启动,白天蓄热,晚上释放热量。这样一来,棚内温度能保持在20℃左右。利用这样的技术,不用一度电,也不烧一块煤。这项技术已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极端严寒环境中,经过3年时间的考验,成功实现了恒温种植的技术转化。如今,它在后刁村的大棚中应用,为促进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了解,兆隆公司计划打造一个集产学研合作、种植应用推广、管理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推广航天生态食材品牌,形成航天育种全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航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眼下,大棚里的太空蔬菜长得正旺,棚外周边土地也已翻整完毕。工作人员计划种上太空花卉、太空芝麻、太空花生……
未来,会有更多“太空宝贝”在这片盐碱地上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太空能量”!
(记者 李小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