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科一号”模拟运行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17日12时,南科大理学院报告厅坐满了翘首以待,见证学校历史性时刻的师生。12时12分,南方科技大学“南科一号”卫星由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深圳高校深度参与研发的首颗卫星,是我国商业航天与高校科研协同创新的又一成果。
“南科一号”是南科大首颗面向空间科学研究的微小卫星,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团队自主研发了卫星上的空间电场测量和极光相机科学载荷。
空间电场测量载荷通过天线测量空间等离子体中的时变电场,为地球磁层、电离层监测提供了关键手段;极光相机载荷利用星载相机实时记录大范围极光数据,捕捉高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两载荷将聚焦太阳风-磁层耦合作用及空间天气效应研究,为提升空间天气预报精度、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该卫星搭载12米超长空间电场天线系统,打破全球微小卫星电场天线长度纪录,并于国内首次利用微小卫星进行极光光学观测,以“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设计,在空间电场探测与极光观测领域实现“双突破”,为我国深空探测技术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卫星每月约14次飞越深圳上空,将开展城市地貌定点拍摄,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新型数据源。
作为高校主导的科研项目,“南科一号”项目对“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度探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陈晓非院士2018年提出研发南科大微小卫星的设想,并一直关注这一项目的推进。自2020年项目启动以来,2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地空系刘凯军教授、叶生毅教授及杨剑副教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了从设计、研制到测试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