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大赛 点亮“小众”职业前景

0

沈鑫杰

8月15日,青海省第七届“江源巧姑”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88名来自基层一线的选手在母婴护理、家务服务、养老护理三大项目中同台竞技,展现精湛技艺。这场看似区域性的技能比拼,实则是月嫂群体从传统“家庭帮手”向现代“专业人才”华丽转身的关键见证,更映射着无数“小众”职业寻求尊严认同的普遍诉求。

国家三孩生育政策深入实施,专业母婴护理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优质服务供给仍存在巨大缺口。经验丰富的月嫂早已超越简单的“带孩子”“做饭”的范畴,她们需精通科学喂养、产后康复、心理疏导、早期教育启蒙等复合技能,其专业水准直接关乎婴幼儿早期发育质量与产妇身心恢复进程。尤其在青海等多民族聚居地区,金牌月嫂还需深谙不同民族的产后护理习俗与饮食禁忌,其专业价值远超社会传统认知,成为促进民族和谐、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力量。

尽管2019年“母婴护理员”已被正式纳入人社部颁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但职业荣誉感缺失与社会认同危机仍是困扰行业的深层次痼疾。现实中,即使金牌月嫂凭借过硬技能获得可观收入,社会普遍观念仍将其简单归类为“保姆”,职业地位未获实质性尊重。加之受偶发“虐婴”等极端负面舆情事件冲击,公众对该群体的认知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解。这种根深蒂固的认知落差,直接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居高不下,年轻人望而却步,最终形成“职业尊严受损”与“人才供给不足”相互掣肘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技能竞赛正是破局的有力有效举措,它构建了完整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打通了职业晋升通道,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权威的官方认证,显著提升从业者的职业尊严和社会认同。青海连续举办七届“江源巧姑”赛事,不仅锤炼了技艺,更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荣誉,为从业者“加冕”,生动诠释了“以赛促荣”的核心价值与深远影响。职业技能竞赛“官方背书+社会曝光”的双重加持,直接转化为从业者实实在在的职业自豪感与市场竞争力。

“江源巧姑”模式的成功实践,其深远价值在于为提升众多“习惯性被低估”职业的尊严,为新业态从业者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穿梭于楼宇间的快递员,风雨中穿行的外卖骑手,致力于高速高质出行服务的网约车司机,乃至守护生命最初黄金期的月嫂,当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核心专业技能,能够通过技能大赛这样的平台被精准地衡量、被权威机构认证、被社会大众清晰地看见并充分理解其价值时,职业尊严的构建便拥有了最稳固的根基。让不可见的劳动价值变得清晰可感,让沉默的奉献者赢得应有的荣光。点亮这束光,受益的将不仅是某个特定群体,更是整个社会对劳动价值认知的升华与进步。